适切教育 Appropriate Education |社区创新教室改造
之前有位友人总结说我们在做及想做的是“可复制的、成本可控的、不被主流排斥的未来的普惠教育”,真的是很贴切很贴切。我后来又用“适切技术”(Appropriate technology)这个我很喜欢的词,造了“适切教育”(Appropriate Education)这样一个Upbeing的简单定位。其中一个体现适切教育理念的比较完整的实践面貌(指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比如社区创新教育的改造。
让公众参与及低技术的方式来改造一家可持续的社区创新教室初步完成花了大概半年时间,这期间结合了多元的自治和共治参与者及相关方,天然慢,却是我们预期的完成速度。这不是我们在跨地域中的第一个“教室”,却是包容性参与度最高的一个!
先来目睹一下真容吧!
再来听听大家的评价吧!
来自空间共创工作坊的大学生回访:
“哇,完全跟当初变成两样了,好漂亮。”
社区叔叔阿姨们:
“以前空间感觉潮湿黑暗,现在就舒服多了,绿植墙也好漂亮。”
来自南京某社区服务中心人员的走访:
“很温馨,舒适的感觉,跟有些设计的很高大上,花了大钱改造的空间相比,更有睦邻的感觉。”
来自市政厅City walk活动的参与者说:
“看你朋友圈还以为这个空间很大!不过很温馨。”
嗯,这就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我们希望睦邻空间除了提供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营造出一种自在、舒适、温暖、包容的氛围。它也许不够高大上,没有极强的设计感,缺少过硬的硬件设施,而且还受制于空间的狭小,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社区自治和共治的精神——举社区之力,协力打造温馨睦邻空间。
设计与改造过程简述
在定海路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定海路街道自治办和十七棉工房第二居委会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与多元共创方一起定义、设计和改造了折叠空间。
👨👩👧👦+
邀请用户共创——空间设计头脑风暴
折叠空间的服务群体主要以儿童、学生群体和年轻群体,所以一开始便邀请目标用户来共同设计,在空间改造之前举办了一场由社区青年及周边学生们参与的共创设计工作坊,一起设计他们想要的和想象中的睦邻空间,这也是尝试锻炼青年们将设计从空中真正落地到社区的能力。最终空间的很多创意就来自这些青年学生们的奇思妙想,比如绿植墙。
👨👩👧👦+
根据六个一项目主题设计空间布局和空间功能
(并非每个教室都围绕六个一,这六个一是为这个社区量身定制的)
在完善空间基础功能的前提下,打造折叠空间的概念,折叠意味着空间利用效率高效化,以提供远远大于空间的更多功能。比如即可以是儿童玩耍的地方,也可以是学生们发挥自由创意的空间,还可以是社区项目展示和开办工作坊的场所。
👨👩👧👦+
坚持优先使用废弃物改造的原则,并打造社区共享空间
包括我们每天自己做饭,以素食为主,厨余用于制作堆肥等细节,也是生活在环保理念当中。
👨👩👧👦+
一次性改造? NO——这是一场持续创造的过程
折叠空间的功能和细节其实是由一期期的社区学校项目(定海原心学园)逐步完善的。是经由社区学生的创意想法和行动持续变化的。它不是构建式的,而是成长式的,我们事先没有设计它会形成的样子,是自然流现的。
也是社区独立教材的主要使用者
SO, 睦邻空间并没有就此定型,它永远都是灵活且流动的,除了物理空间的持续变化,还有我们整个社区对睦邻空间所赋予的意义以及我们在这个睦邻空间的所有行为痕迹都会不断变化。睦邻空间,永远与社区共呼吸。